论文模板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论文模板及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本文件中的学术论文简称为论文),论文主要包括前置部分和正文部分。
1前置部分
1.1论文题名
  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有新意,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体现文章的创新性,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1.2作者信息
  作者信息的位置宜置于题名之下。
1.2.1作者署名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原则上重要论文署名不超过6人,一般论文署名不超过3人。不允许挂名对文章未做出具体贡献的作者;对于做了少许贡献但未达到署名条件的作者,宜采用文末致谢的方式。示例:张三12,李四3
1.2.2作者单位
  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省会城市可略去省名)及邮政编码。多个单位之间用隔开。示例:(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 4500462.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1.3摘要
  摘要应符合《文摘摘要编写规则》(GB/T 6447)要求,应简明确切地表述文章的主题及重要内容,提供价值较高的信息,不要举例、不做自我评价。摘要为一篇完整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不可将写作背景写入摘要,切忌把前言、引言或常识性内容写入摘要,不可与引言及结语雷同,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分段。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顶格写。
1.4关键词
  每篇文章可选 38个关键词,应符合《学术出版规范 关键词编写规则》(CY/T 173—2019)。关键词是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文中未出现或出现次数过少的词或词组,不宜作为关键词,不应使用太泛指的词,例如方法”“理论”“分析等,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格写。
1.5中图分类号
  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应标注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可标识23个;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分类号之间用隔开。
1.6文献标志码
  每篇文章应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排在中图分类号之后。
1.7文章编号
凡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均应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志。
1.8英文部分
1.8.1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要求第一个单词、最后一个单词无论什么词性,其首字母都要大写,实词(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首字母必须大写,虚词(介词、冠词、连词)和不定式中的to首字母小写(但超过5个字母的虚词应大写)。
1.8.2英文作者署名
  依据 GB/T 16159,参照 ISO 690,中国作者姓名采用汉语拼音,如:姓前名后,中间加空格,姓氏拼音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如:ZHUGE Hua (诸葛华) 双姓”(包括 夫姓+父姓父姓+母姓”)中加连字符,如:FAN-XU Li-tai(范徐丽泰) 。名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如:WANG Xi-lian (王锡联),名字不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示例:ZHANG San1.2LI Si3
1.8.3英文单位

  作者单位大小写规则同英文题目规则,单位所在地市及邮编之间加空格。示例: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ou 450046China
1.8.4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应内容对应,与中文内容要有一致性。格写。
1.8.5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翻译,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格写。
2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通常包括引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正文的表述应科学合理、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字顺畅。
2.1章节标题及编号
  章节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11.11.1.1三级标题,左起顶格书写。章节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避免换行;标题末不用点号。一、二和三级标题不加粗,占1行。二级和三级标题以下可采用列项说明。在各项前添加编号(1)(2)等,空两格,不单行,分段。列项说明还可以使用①②③等,不单行,不分段。
2.2引言
  引言主要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说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关领域简要历史回顾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新点预期结果或本研究意义。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引言序号从0开始编写。
2.3主体
2.3.1写作要求
  论文主体主要阐述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包括概况、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结果及讨论等,要求资料翔实,论证充分,说服力强,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2.3.2图表要求
  图、表中数字要标注单位。图(表)题应简明清晰,与正文呼应,从第一张(个)开始按:图(表)1,图(表)2,图(表)3等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表示。
  (1)插图要求。插图应符合《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CY/T 171 — 2019)要求,采用专业软件规范制作,采用矢量图,图件要背景和线条清晰,图形结构布局合理美观,字体大小符合规范,禁止裁剪复制粘贴图。
  (2)表格要求。表格应符合《学术出版规范 表格》(CY/T 170 — 2019)要求。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编排,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中内容勿与图重复,并请核查文—图、文—表的一致性。
2.3.3 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应遵循《量和单位》(GB/T3100~3102)要求。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使用量符号或表示变数的字母以及其他变量作下标时,一律用斜体表示(如CPp 表示压强。变量用斜体),此外的字母符号、数字均使用正体(如 CWW表示水。常量、单位和英文缩写注释用正体),pH”除外。在图和表中用特定单位表示某物理量的数值时用斜线,如:需水量/m3/d)。
  物理量使用的单位应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且使用国际单位符号,不能使用“亩”“斤”“马力”等非法定计量单位。如:面积用平方公里(km2公顷hm2国内不使用ha);长度用千米、米(kmm);体积用升(L;时间:秒(s)、分(min)、(小)时(h)、(天)日(d);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质量:千克(公斤)(kg)、吨(t);“ 砼 ” 用 “ 混凝土 ”
2.3.4数字要求
  数字使用应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 — 2011)。计量、计数、编号中的数字以及已定型的含阿拉伯数字的词语等,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600 km600 千米);24 h24小时);34~39 ℃(34~39 摄氏度);-25.0334.05%63% ~ 68%l50097/108;电话号码(010-58581118)3G 手机,3·15”消费者权益日。年月日的表达顺序应按照口语中年月日的自然顺序书写。如:2024  5 12 14 28 36秒。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应在数字前补“0”。如:2008-08-08。数字还应尊重传统原则,如: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不写为11 届全国人大 1 次会议”。应注意避免相邻的两个阿拉伯数字造成歧义的情况。如:高三 2 高三(2)班(不写为“高 32 ”)。遵循同类别同形式,如:2024  8 8 二〇二四年八月八日(不写为“二〇二四年 8 8 ”)。
  任何数,均应从小数点符号起,向左或向右每 3 位数字为一组,组间空 1/4 个汉字的间隙,但表示年号的四位数除外。如:55 235 367.346 232017(年号)。在表示数值范围时,可采用浪纹式连接号“~”。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如:9 亿~16 亿(不写为 916 亿);13 万元~17 万元(不写为 1317 万元);15%30% (不写为 1530%)等。
2.3.5 公式要求
  公式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及国际标准,编写应当借助专业数学编辑软件,以确保符号和排版的精确性。公式的书写应遵循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其中,符号和字母应使用斜体表示,而常数及缩小的字母建议采用正体字体。每个变量在首次出现时都应有明确的解释,可在公式后添加相应的注释或文字说明,以增强公式的可读性。公式需单独成行并居中对齐,周围应保留适当空白,以便于阅读和理解。公式的编号应置于括号内,右对齐放置于公式旁边,如“(1)”。引用公式时,应详细指明所在章节、页码及公式编号,如“见公式(1)”,以方便读者查阅。并注意同一物理量在该论文中统一用同一个符号表示,避免前后不统一。
2.3.6 标点符号
  论文标点符号要符合《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连接号的形式有一字线“—”、波浪线“~”和短横线“-”三种。表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用一字线“—”,示例:20202024年;202458日—10日,69月;郑州—北京高铁。表示数值范围一般用波浪线“~”,如:10~15 m30%~60%。波浪线“~”和一字线“—”都占一个字位。短横线“-”一般用于日期表达。如:2024-12-08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半角字符)。示例1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示例2·二八事变一二·运动示例3:郑州7·20”特大暴雨、“9·11恐怖袭击事件
2.3.7 学术技术名词
  科技学术论文使用学术技术名词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CY/T 119规定,使用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同一篇论文使用的学术技术术语应保持前后一致。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
2.4结论(结语)
  论文的结束语不可与摘要、引言重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有条理。结论的内容反应反映研究结果的理论及其适用范围,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指出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结论(结语)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结语可不分段,也可列项说明。
2.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按正文引用的顺序在文后标注,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起止页码或页码范围,且要准确无误。每一参考文献作者不超过3个时应全部列出,超过3个时应写出前3个,+“等”字。中、外文参考文献著录必须执行《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参考文献以近10年为宜。
3 其他要求
  作者简介、基金项目、收稿日期、联系方式等列于文章末尾。
3.1作者简介
  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非汉族时列出,汉族可省略)、籍贯(出生地)、职称(中级以上)、学位(硕士以上)、主要从事工作等信息。作者简介中只标注第一作者,如有通信作者,则标注于第一作者下方,标注格式相同。示例:作者简介:张三(1990—),男,回族,河南郑州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工作。
窗体顶端3.2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3.3联系方式
  提供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示例:张三(第一作者)联系方式:13603717683,通讯地址:45000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39E-mailzhanfei123456@163.com